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专心学习不能考到好分数怎么办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12-26 11:53:59


(五)、深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你可以考一个好分数:一是通过全面复习,你对所学的内容很熟悉,对于考卷上的试题,你在考试前已做了很多遍,在“广”字上你下了工夫;二是考试的题目对于你来说很简单,也就是说,你所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的要求要“深”一些。如果你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要求的内容深度深,平时做的习题比考试的试题难,那么真正考试的时候,你就是居高临下看问题,也就容易考一个好分数。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没有一定的难度就难以起到选拔的效果,因此高考试题一般来说比较难。为了应考,学校里平时练习的习题或模拟考试的试题,一般都难于高考的试题,有些同学模拟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但最终都考取了大学,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和复习的深度应以一定的广度为基础,没有一定的广度,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一定广度的基础上,全面、熟练地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是符合学习和认识规律的,看起来较慢,其实是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常常不愿意多做较为简单的练习,上来就去“啃”难题,好像谁拿的题目越难,谁就越英雄一样。然而他花了许多时间去解这些难题,却很少能解得出来,转而再去问别人,最终还是别人解了出来。如此这般,解题花去的时间不少,效果却很差。他不知道所有的难题都是由简单的、容易的题目组合或复合而来的,简单、容易的内容都没有搞懂,又怎能解得出难题呢?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的基础,由易而难,由浅而深,一步一个台阶,逐步达到考试所要求的深度。学习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达到一定深度的途径。

(六)、细

细,就是在学习、复习和考试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尽量不要出差错。

许多学生平时学习还不错,但考试时常常由于马虎出错而丢分,所以总得不到高分。还有的学生经常这样原谅自己:“题目我都会做,就是粗心没考好。”仅仅是粗心大意吗?未必!第一次是粗心,可以原谅,第二次是马虎,请下次注意,但第三次、第四次,就是习惯了。有一个小学生跟我学习数学,每次交来的作业都有一大堆错误,作业本上尽是红叉叉。不用给他讲错在哪里,让他去改错,第二次批改就全对了。这说明他已经学会了,但就是做不对,原因是错“习惯”了。后来经过采取多种措施帮他纠正,总算有了很大改进,期末的成绩也上来了。

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该得的分丢了,拿不到好分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注意及早改正,将来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就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有人问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我们知道您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于科学试验,那么在您的工作中,是否出过差错?”丁先生回答说:“很幸运,至今还没有一次,因为我的工作性质不允许出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们严谨的工作态度。

认真、仔细不仅仅是做完题目后要认真检查,而是要养成争取一次就做“对”的习惯。考场上常常是根本就没有时间让你检查。而且由于思维惯性的原因,有时即便有错也很难查出来,还有的时候检查错误的时间比重新再做一遍花的时间还要多。常常,我们刚一出考场,就意识到自己某个地方出错了,但当时就是检查不出来。因此,对于会做的题目,要力求一次做对。养成这种习惯非常重要。

此外,平时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还可以为你节约许多学习的时间,使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好习惯将会伴随你的一生,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七)、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思考,使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地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悟,就是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做作业和复习考试,考完试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学习应该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周边世界以及我们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或是努力不努力,这个认识过程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认识的深度有所不同罢了。而我们所学习的每一门课程则是前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这个世界观察、认识的经验的积累,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提供的一条捷径。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这些经验中的精华,不断验证其中的规律,再加入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质疑和抛弃错误的观点,从而形成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我们在学习时,不仅要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加入我们自己的思考。如果你能把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总结出来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和轮廓,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知识就变得简单了,题目就变得容易了。而这个寻找规律的认识过程,就是悟的过程。例如,初三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与高一数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Y=0时的特例。如果你找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么这一大类习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悟的过程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的。从一开始引入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到推导公式、定理时依据的思想、推导过程以及结论,再通过运用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进行解题,不断对其结论进行验证,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本质性涵义,进一步找到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它自身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达到质的飞跃。学习也是同样道理。学习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对课程的初步认识,课后练习和复习时的大量习题是量的积累。随着学习广度的逐步扩展和认识深度逐步加深,“悟”的程度也就不断得以提高。而量的积累究竟需要达到多少,也就是说,究竟需要做多少习题,才能达到质变,也就是达到“悟”,则因人而异。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悟”的程度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要达到同样“悟”的深度,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同学做的习题量就可以少一些;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就是做了许多习题,也达不到悟的深度。

此外,做习题并不只是验证定理,而是要认识定理的本质与内涵。因此,对于习题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错误,尤其要认真对待,找到了产生异常及错误的原因,认识就提高了,“悟”也就加深了。

总结

总之,“思”是“悟”的过程,“悟”是“思”的结果。没有思就没有悟,思得深,就悟得深。因此学习时,应是一边思,一边悟,积小悟为大悟,积浅悟为深悟。这样才能减少习题量,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专心学习不能考到好分数怎么办这篇文章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在学习之余查阅学大教育网,这里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学习方面的内容。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